羊城晚報訊 記者李春暐,通訊員周榮嘉、謝焯華報道:新荔灣五橋都有自己響亮的名字了。記者10月12日從荔灣區了解到,橫臥荔枝灣涌的五條新橋的橋名征集已經結束,橋名沿荔枝灣涌自西向東分別確定為龍津橋、德興橋、大觀橋、至善橋、永寧橋。橋名中有三條為原“西關八橋”中的橋名。
荔灣新五橋項目是荔枝灣涌復涌工程的重頭戲之一。涌面上這五座橋梁,全都是仿古風格,參照了包括海山仙館舊圖片等歷史資料進行設計,具體樣式各不相同。這五道橋梁橫跨荔枝灣涌的南北兩岸,將構成荔枝灣的新景觀“碧溪五渡”。
從9月26日開始,這五座橋向社會全面征名,讓市民“話事”。荔灣區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,征名期間,街坊們熱情超出想象,“在短短十幾天時間就收到近400封建議信函”。投稿者涵括社會各個階層,有文藝愛好者、有從事歷史研究的學者、有政協委員,更有家住附近的街坊們。記者查閱發現,甚至有不少外省的投稿者,他們引經據典,顯然也“做足功課”。
在收集的意見中,人們為荔枝灣五橋起了很多好聽的名字。記者發現,“溪綠”、“荔紅”有最多“英雄”所見略同,所引申的就是“一溪春水綠,兩岸荔枝紅”的典故。有相當部分學者提出,沿用西關過去舊八橋的名字;也有市民提出改名要結合地名、路名,便于市民出行,還有部分市民覺得橋名要有西關特色等等。
在橋名挑選過程中,評選組也針對這些專家、市民提出的意見最終確定了10個候選名,最后龍津橋、德興橋、大觀橋、至善橋、永寧橋得到評選組各個專家和市民代表的青睞。這意味著,三條古橋得以保留,“借殼重生”。
據參與評選的工作人員介紹,現在雖然古橋不再,但新橋為舊名賦予了新的意義:保留廣州的“共同回憶”。
另據了解,目前荔枝灣涌上已經準備了六艘“畫舫”,市民游船看涌的日子越來越近了。 |